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海西KTV招聘网 > 海西热点资讯 > 海西名言/句子 >  所以说腰以上的病都在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的主治范围;腰以

所以说腰以上的病都在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的主治范围;腰以

2022-08-22 15:25:15 发布 浏览 757 次

所以说:腰以上的病,都在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的主治范围;腰以下的病,都在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的主治范围。病在上部的,可以取下部的穴位;病在下部的,可以取上部的穴位;病在头部的,可取足部的穴位;病在腰部的,可取腘部的穴位。病患于头部的,头必觉得重;病患于手部的,臂必觉得重;病生于足部的,足必觉得重。治疗这些病证,应当先针刺疾病开始发生的部位。

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痒者,阳也,浅刺之。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

齐:同“剂”。在此可理解为“标准”。

“病痛者”五句:张景岳:“凡病痛者,多由寒邪滞逆于经,及深居筋骨之间,凝聚不散,故病痛者为阴也。按之不得者,隐藏深处也,是为阴邪,故刺亦宜深。然则痛在浮浅者,由属阳邪可知也。但诸痛属阴者多耳。”

痒者,阳也,浅刺之:张景岳:“痒者,散动于肤腠,故为阳。”

春天,邪气在毫毛;夏天,邪气在皮肤;秋天,邪气在分肉;冬天,邪气在筋骨。治疗这些与时令有关的病证,针刺的浅深,应该根据季节而变化。所以刺胖人,要用适于秋冬的深刺法;刺瘦人,就用适于春夏的浅刺法。感到疼痛的病人,多属阴证。疼痛时用手按压,不能缓解的,也是属于阴证、要深刺。患者身上发痒,是病邪在外属阳,要浅刺。病在上部的属阳,病在下部的属阴。

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刺热厥者,留针,反为寒;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刺热厥者,二阴一阳;刺寒厥者,二阳一阴。所谓二阴者,二刺阴也;一阳者,一刺阳也。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

病先起于阴经的,应该先治疗阴经,然后再治疗阳经;病先起于阳经的,应该先治疗阳经,然后再治疗阴经。针刺热厥,留针可以由热转寒;针刺寒厥,留针可以由寒转热。针刺热厥,当刺阴经二次,刺阳经一次;针刺寒厥,当刺阳经二次,阴经一次。所谓二阴的意思,就是在阴经针刺二次,一阳的意思,就是在阳经针刺一次。患病的时间长了,病邪深入脏腑。针治这类宿疾,应该深刺并且长时间地留针,每隔一日,再继续针刺。还要首先察明病邪在左在右的偏盛现象,去掉血脉中的淤滞。针刺的原则无非就是这些。

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躁疾者,必为缪刺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散气可收,聚气可布:杨上善:“缪刺之益,正气散而收聚,邪气聚而可散也。”

大凡针刺的法则,必须诊察患者的形气。形肉虽然不显消瘦,但是气短,脉又躁动而快,出现了躁动而且快的脉象,就应当采用缪刺法。使耗散的真气可以收住,积聚的邪气可以散去。在针刺时,医生就好像深居静处,只与神往来;又像闭户塞窗,意识不乱。念头单纯,心神一贯,精气不分,听不到旁人的声音,从而使精神内守,专一地集中在针刺上。浅刺留针,或微捻提针,以转移病人的精神紧张,直到针下得气为止。针刺之时,男子浅刺候气于外,女子深刺候气于内,坚拒正气不使之出。严防邪气不使之入,这叫做得气。

经脉

本篇详细叙述了十二经脉的起止点、循行部位、发病症候及治疗原则,并分别说明十二络脉的循行和病候,五阴经气绝所出现的特征和预后。因篇中重点是论述十二经脉,篇首即着重指出经脉在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故以《经脉》名篇,是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文献。篇幅所限,本书仅选录其论十二经脉循行部分的内容。本篇名言:“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雷公问于黄帝曰:《禁服》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尽闻其道。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