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 故诸人之所
20.7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2,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以处见其形3。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这一节解释的是《老子》第十四章中的内容。2案:通“按”。3见(xiàn):同“现”,显现。
人们很少见到活象,而得到了死象的骨骼,就按照这骨骼的样子来想象那活象的样子,所以人们靠主观意识想象出来的东西都叫做“象”。现在道虽然不可能被听见或看见,但圣人拿它显现出来的功效去推测揭示它的形象。所以《老子》说:“道是没有显露形状的形状,是没有实体的形象。”
20.8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2,故理定而后可得道也。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具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而常者,无攸易,无定理。无定理,非在于常所,是以不可道也。圣人观其玄虚3,用其周行4,强字之曰“道”,然而可论。故曰:“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这一节解释的主要是《老子》第一章中的内容,也兼及《老子》第二十五章中的内容。2脆:“脃”之俗字,柔软娇嫩。3圣人:指老子。4用:以。
大致说来,理这种事物的具体法则,就是方与圆、短与长、粗与细、坚硬与柔嫩等等不同性质的区别原则,所以理确定以后,这些性质才可以得到说明。所以确定的理之中有存在的有消亡的,有死去的有活着的,有兴盛的有衰微的。事物之中那些一会儿存在一会儿又消亡、忽然死了忽然又活了、开始很兴盛而到后来又衰微了的东西,是不可以称它为“永恒”的。只有那种和上天和大地的开辟一起产生,直到天地消亡的时候仍然不死去不衰微的东西才可以叫做“永恒”。而这永恒的东西,既没有什么更换,却也没有确定不变的理。它没有确定不变的理,也就不是处在那固定的状态之中,因此它是不可能加以说明的。圣人观察到它的玄妙虚无,根据它的普遍运行规律,勉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道”,然后才可以论说它。所以《老子》说:“道如果可以说明白,就不是永恒的道了。”
20.9.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人之身三百六十节,四肢、九窍,其大具也。四肢与九窍十有三者2,十有三者之动静尽属于生焉,属之谓“徒”也,故曰:“生之徒也十有三者。”至死也,十有三具者皆还而属之于死,死之徒亦有十三。故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凡民之生生3,而生者固动;动尽则损也;而动不止,是损而不止也;损而不止,则生尽;生尽之谓死,则十有三具者皆为死死地也。故曰:“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4。”是以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
20.9两节解释的是《老子》第五十章中的内容。2有:通“又”。3生生:以生为生,指看重生命和生活。4之死地:至死地。
- 洗餐具如何省水?家有妙招洗盘子让你更省水[图]
- 无德之人未必无才有才之人未必有德这正如一句俗语所说的林子大了[图]
- 太史轚女齐国君王后敢于自择夫婿执掌政权奉行和平保境政策在生活[图]
- 江陵之战示意图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襄阳将曹仁围困曹操派遣左将军[图]
- 髫龀(tiáochèn)幼年髫儿童下垂之发儿童换牙董卓暗示朝[图]
-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引自《诗经·小雅·绵蛮》缗蛮即“绵蛮”鸟[图]
-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不韦秦始皇的相国吕不韦《吕览》又称《吕氏[图]
- 奸恶物坏东西不若不顺指不顺利的事不顺眼的怪物螭魅(chīm[图]
- 有个神人名叫大行伯手里握着一把长戈他的东面有个国家叫犬封国贰[图]
- 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用先王的旧臣来做我的臣子”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