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海西 [切换]
    海西KTV招聘网 > 海西热点资讯 > 海西名言/句子 >  云谷禅师说孟老夫子的言论本没有错只是你自己理解错了六祖慧能大

    云谷禅师说孟老夫子的言论本没有错只是你自己理解错了六祖慧能大

    时间:2022-07-22 15:38:18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509次   【】【】【网站投稿
    云谷禅师说:孟老夫子的言论本没有错,只是你自己理解错了。六祖慧能大师曾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这个“方寸”即是指我们的当下现实之心。禅宗之所以成为中国隋唐以后影响最大、最具中国特色的佛家宗派,就是在于六祖慧能将原始佛教中真如、佛性如来、如来藏、中道实相等抽象的本体变为中国人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心性,将传统佛教中作为本体的“真心”变为众生当前现实之心。这一改变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称为“六祖革命”。《

    云谷禅师说:孟老夫子的言论本没有错,只是你自己理解错了。六祖慧能大师曾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这个“方寸”即是指我们的当下现实之心。禅宗之所以成为中国隋唐以后影响最大、最具中国特色的佛家宗派,就是在于六祖慧能将原始佛教中真如、佛性如来、如来藏、中道实相等抽象的本体变为中国人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心性,将传统佛教中作为本体的“真心”变为众生当前现实之心。这一改变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称为“六祖革命”。《六祖坛经·行由品》中提到六祖慧能说“自心是佛,外无一物而能建立”,“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还说“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福田即是能生福德之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即可得福田,这好比农人耕田,春种秋收,行善修慧就如同下种于田,能获福慧之报。慧能说自己心中常生智慧,这些智慧不离自性,就是福田。向内心寻觅,就没有什么不能通晓顺应的,向内心探求,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价值都能兼而得之,这样的求,是正确的探求,是有益于获得的探求。求道德仁义如此,求功名富贵如此,求学问也是如此。“读书多节慨,养气在吟哦”,我们读书为学也不是为了他人或为了世俗功利,最本质和关键的还是提升自我修养,助益道德人生,以此利益社会众生。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内省:内心自我省察,自我反省。《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积功累行:长期行善,积累功德。

    烦剧:纷繁杂碎。

    “如果不对自己进行反省,却徒然向外部世界去求索,那样的话,求取就有一定的道,而得也便有定命,内在的修养与外在的价值都失去了,因此这种求取是无益的。”

    于是问我:“孔先生给你算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我实话告诉了他。云谷禅师说:“你自己觉得你应该得到科考功名吗?应该有儿子吗?”我自己反省了很长时间,说:“这些都不应该得到啊。经过科举而得到功名的人,都有福相,但我却福薄,又不能修行积德,来培植更厚的福报;加上不能忍受复杂的事,不能宽容别人;有时还因为自己的才智胜过别人,从而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说话随意不加考虑。这些都是福薄的表相,怎么能有科举的功名呢!”

    【点评】

    不论是求内在的德行,还是求外在的资生之具,我们都要反躬内省去探求,人需要经常的反省,只有反省才能进步,才能充实自己的德行,而不是向外攀缘,向外求驰。《道德经》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纵横世间,只是为了贪图一时的畅快,在追求中迷失,使自己的清净本心因为过分的激动而狂乱。这样就不能向内探求,从而认识自我,而是被外力牵扯,心为形役。这样的寻求是迷失方向的,一旦求之不得,会认为“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陷入悲观绝望,只会内外双失,了无益处。

    云谷禅师又问孔先生为了凡先生所算的一生流年。了凡先生据实相告,如哪一年得科第,命中算定无子等。云谷禅师反问道:你自己扪心自问,你是否应该得科第?你是否应该有儿子?了凡先生开始内省和反思,良久之后,说:实在是不应该能中科举的人。中科举的人都有福相,而自己却十分福薄,又不能够积累功德善行,使自己的福德的根基更加牢厚,加之又不愿意做过于繁琐的事情,不能包容别人,心胸狭窄。又经常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处处压人、鲁莽任性地轻易乱说,且语言刻薄,这些都是福德浅薄的表现。如此这般怎么能适合考取功名呢?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生生:指事物的不断产生、变化。《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王弼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孔颖达疏:“生生,不绝之辞,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戴震对“生生”作了新的阐述:“生生者化之原”,物种各自“生生”,是“化之流”,并指出万物再生规律“生则有息,息则有生,天地之所以成化也”。

    矜(jīn)惜:怜惜。

    最新便民信息
    海西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